在家也可以輕鬆地泡抹茶來喝 |
篩過的抹茶粉 |
泡抹茶前一定要先過篩 |
以茶匙取出,第一匙茶粉呈小山狀 |
何杏文透露,許多日本的製茶廠至今仍採用石臼磨粉,但為節省人力,這些石臼多以機器操控,由於抹茶是粉末,更怕污染,形成「在無塵室裡一堆石臼自動磨粉」的奇特情景,煞是有趣。
第二匙的量要平一點 |
也可以用1/2茶匙的量匙,但粉末要多一點 |
今天的生菓子,充滿秋天氣息 |
何杏文拿出許多「道具」,一步步教導大家如何泡抹茶:
一、抹茶罐打開後,要先將抹茶粉過篩:
抹茶粉易結塊,即使平時把罐子以密封袋放進冰箱保存,防其受潮,拿出來時還是難免有結塊,所以泡抹茶前,一定要「過篩」,讓抹茶粉散開,之後才不會刷不開。
一般會使用「過篩罐」,取出今天要用的份量放於網上,以木匙細壓漏下;如果家裡沒有「過篩罐」,或是僅一、二人喝,用量不多,也可以用泡紅茶的小篩網來過篩,當然網目愈細愈好,何杏文拿出琦嘉家居販售的「槌目篩網」示範,此茶篩不但造型美,且內側網目夠細密,外側又是兩層的篩網包覆,不僅適用於泡紅茶,把抹茶粉過篩,也很適合。
左為茶筅與剛水量一體的道具左,右為茶筅姿勢調整器 |
二、取抹茶粉,放入茶碗:
由於抹茶是「一杯一杯泡」,所以把過好篩的抹茶粉,要取出一人份的量,放入茶碗中。
何杏文先以茶道專用的木茶匙示範如何取出一人份的抹茶粉:第一匙,茶匙筆直下入於茶粉中,取出的茶粉略呈小山狀;第二匙取出的「小山」則平一點;二匙下來,就差不多是1.5g~2.5g的份量了。
把茶筅套進去,即可撐開「穗」 |
三、以60ml,80~85的熱水,沿茶碗邊緣倒入:
「愈高等級的日本茶,所用熱水的溫度要愈低」是沖泡像玉露、上等煎茶的原則(60度~70度),抹茶這種有覆蓋的茶,當然也是高級的日本茶,但因沖泡抹茶時會快速地「刷」,熱水水溫下降的速度很快,所以熱水的水溫就不能太低,否則「刷」完茶後,就變冷了。
快速地以M字型刷茶 |
四、刷茶:
在所有泡抹茶的工具中,也許其他道具都可以很容易找到替代品來使用,唯獨刷茶的「茶筅」,似乎是不可或缺的茶具,畢竟要用「茶筅」才能快速地把空氣灌入、攪拌均勻、打出泡沫。茶筅是一根竹子不斷分割成小細分枝,再將細穗以細線分成內、外固定,依其分枝數量的不同,名稱也各異,有「數穗」、「80本立」、「百本立」等。一般內、外各72枝的「數穗」就夠用了。
最後畫個「の」字,可讓泡沬集中在中央 |
五、刷完茶時,最後以茶筅畫出一個「の」字起手:
此時已打出許多細緻的泡沬,畫「の」字的目的,是容易把泡沬集中於茶碗中間,微微突起,較為美觀。
也可以用一般的密封杯,以手搖來泡冷的抹茶 |
何杏文今天配抹茶所用的和菓子,完全就像正式茶會中所使用的上生菓子,十足的秋天意象,美麗極了!先喝一口自己泡好的抹茶,讓我訝異的是,竟然一點也不苦!喝完第一口之後,再吃一口菓子,不禁歎:「和菓子,果然和抹茶是絕配!」
我們喝茶,常是一邊聊天一邊慢慢喝,但何杏文提醒,日本人喝抹茶通常不會拖太久,大約是分三、四口就喝完,也是避免茶湯過冷而不好喝。
喝完抹茶後,可不是這樣就結束,何杏文更重視「善後工作」,她說:「這樣下次才能喝到好喝的抹茶」:
冷的抹茶可以做成抹茶口味的甜點 |
*即使覺得有油漬,也只能用溫熱水清洗,千萬不要用清潔劑、菜瓜布、海棉、烘碗機等。
*由於茶筅的「穗」很容易變硬,因此第一次使用時,請先用溫水浸泡15~20min,軟化竹子;之後每次使用前,也先泡水5min後再使用。
京燒茶碗 |
由於「花千鳥」店鋪裡也販售許多美麗的茶碗,何杏文也向大家解釋了不同茶碗的特徵:
平茶碗(左)、織部茶碗(右) |
*織部茶碗:主要產於名古屋附近,常見的圖案是,綠色的釉彩會向下呈流狀,底部是黃色的則稱「黃織部」。
*平茶碗:其特色是開口較大。
*樂燒茶碗:相較於其他茶碗的豐富多彩,安土桃山時代由長次郎所開創的這一流派,稱為「樂燒」。樂燒陶碗多呈黑色或土色,風格質樸,充分表現出千利休的「侘茶」美學思想。
樂燒陶碗,左為出現在電影中「萬代屋黑」的複製品 |
看到日本人喝抹茶,茶碗常常轉來轉去,究竟該怎麼轉呢?
何杏文解釋,其用意在於,要把茶碗的正面(即有圖案的那一面)面向客人,以表示敬意;客人接過茶碗後,為免污損茶碗,避免直接在茶碗正面就口而喝,所以會再略轉至側面來喝。
茶道中的這些規矩,在了解其意涵後,也不是那麼難記;雖說有些繁文縟節,但也包含了許多生活中的智慧與心意!
*日本茶 花千鳥:
地址:台北市林森北路96-8號
TEL: (02)2567-5823 12:00~19:00 周一休
好專業喔謝謝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