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台北美食,西式料理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台北美食,西式料理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5年5月26日 星期二

台北最難訂的餐廳:江振誠的秘密花園RAW

從2011年開始,晶華酒店第一次邀請江振誠回台,介紹他的「八角哲學」開始,就注意到了這位出身於台灣,卻在法國、新加坡展露頭角的廚師。
以粉紅香檳、蕃茄、生魚片、黃瓜做的前菜,繽紛又開胃
一進門,最引人矚目的就是這個巨大的木吧台


世界上的名廚名菜何其多,窮盡一生、耗盡家資也絕對吃不完,為了篩選該去吃哪些餐廳,照片,往往成為我篩選的第一道關卡。
RAW的氣氛很輕鬆

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

STAY酒館菜嚐鮮

從在報紙上看到法國米其林三星主廚雅尼克(Yannick Alleno)七月中旬,要把stay 101變身兩週(7/14~7/27)為Bistro型態的小酒館,將他在巴黎所經營的Terroir Parisien菜單,同步搬到台北來,我便早早吆喝朋友訂了位,準備在第一天(7/14)上菜時,搶個頭香。
綜合冷盤份量很多,四個人吃都吃不完
為期二週的「巴黎風土小酒館」活動
吃法式酒館菜,最大的優點就是不拘束。雖然比較起來,我比較喜歡華麗細緻的料理,但畢竟那種氣氛比較正式拘謹,許多餐廳甚至不歡迎小朋友,但這一次,難得可以讓我在假日當二個小時「偽父母」的小孩一起抓來,大人、小孩歡聚一堂,亂七八糟吃一通。

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

直指核心的好味道:文華東方coco

毫無疑問,今年的生日大餐,當然要選剛開幕,最有話題性的台北文華東方酒店了!只是文華東方裡有三家餐廳,義大利菜的Bencotto有米其林星級主廚Mario Cittadini領軍,法國菜coco聽說有一隻犀牛,粵菜的雅閣好像也不錯,考慮了半天,最後對犀牛的好奇心打敗其他,便訂了coco的晚餐時段。
文華東方的coco餐廳,有隻犀牛頭

開車轉進文華東方的地下停車場,我被鋪著石材的車道嚇了一跳,心想:「不會吧?有豪華到連停車場的牆壁與車道,都要鋪石材嗎?」還好,轉到地下二層時,石材不見了,換成「素樸」的水泥,不然,差一點要頒獎給它!
這道前菜要加500元,有點貴,卻好吃得不得了
七月還能吃到白蘆筍

雖然訂的是coco,但停車場裡最近的一部電梯,卻是直達Bencotto,讓我有機會參觀了一下Bencotto,發現Bencotto其實和coco蠻像的,都是氣氛輕鬆的設計,也很意外奢華的文華東方,兩家西式餐廳都走輕鬆的路線,更沒想到,coco更巔覆台灣對法式料理應該走fine dining的想像,文華東方把法式餐廳coco作為全酒店唯一全天候營業的餐廳,不但提供房客吃早餐,中午還賣牛肉麵,只有晚上,菜單才改為「比較正式一點」的法式料理。
鯛魚與水波蛋,我以為是干貝
鱈魚煎得外酥內嫩

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

少了份心動感的法式料理:101 STAY的午間套餐

說來慚愧,一向嗜吃如命的我,每次得知風評不錯的餐廳,總是急急忙忙衝去吃,一來貪吃,二來好奇,只要沒吃過,一顆心總是懸在那裡。
STAY的開胃小點,右邊是鮪魚醬,中間是南瓜
STAY位於101 4F


sharing table 14人份,五萬五千元
但是很奇怪,明明知道在101四樓的 STAY,擁有米其林三星名廚Alleno Yannick的光環,由三二行館董事長追泰翰在2011年所引進,我竟然在隔了三年之久,才在一個突然心血來潮的中午,拿起電話訂位子,三十分鐘之後,就端坐在STAY輕鬆優雅的座位中。


為什麼對於STAY少了那股衝動?我審視自己的心,一直找不到答案。

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

飄著人情味的台式洋食:從屋頂到一樓的貓私廚

貓私廚位子超難預約,即使多了一張桌子,也要半年後才有空位
看到這個大門,別猶豫,沒錯,就是這兒!
料理最好的調味料,是人情。
開胃小菜充滿法式的精緻

有一天,朋友打電話來說:「我幸運地預約到訂位往往要在半年之後的『屋頂上的貓私廚』,有沒有興趣去嚐嚐?」這麼難預約的餐廳竟然有人訂到位子,說什麼也不能放過!
眾所週知,「屋頂上的貓私廚」位於東區精華地帶的老舊公寓的屋頂,主人Roy與胖胖養了四隻貓,把自己家拿來招待客人,所以不論午、晚餐,只能接受一桌客人(8到12位),因此訂位往往排到半年,甚至一年以後。
新家的客廳,很舒適

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

麗禧酒店湯泡飯:原汁原味的白璜泉+物超所值的歐陸餐廳

我愛泡湯!但我總覺得,泡湯就是要靜靜地坐在溫泉池內,讓身體的酸痛感一點一滴地抽走,讓微風徐徐吹在臉上,心情一點一滴地放鬆;還要有冷水池,泡得熱呼呼時跳進冷水池,毛孔煞時收縮起來,再跳進熱池,享受毛孔突然張開的小小刺痛感,這一收一放來回三次,就像三蒸三釀,搞這樣一輪下來後,整個人徹底癱軟,在躺椅上小睡一下,是秋冬之際,最放鬆的享受。
麗禧的大眾池天花板挑高的設計(裡頭無法拍照,故此圖取自麗禧官網)
幾次在麗禧的歐陸餐廳,吃到鴨肉都覺得很滿意
然而,雖然住在台北市,我卻很少到大名鼎鼎的北投去泡湯,不是不愛硫磺泉,而是因為北投的泡湯設施,大多數是個人湯屋或室內風呂,不然就是那種要穿泳衣的露天風呂。

可是,空氣不流通的室內風呂,泡起來不會昏倒嗎?穿泳衣的露天風呂,也總感覺那是在玩水,不像是在泡湯。

不過,自從麗禧溫泉酒店開張之後,去泡了幾次,雖然在設計上,飯店並沒有把最好的View給它的大眾湯,以致於泡湯時並無法享受美景,但是半露天的大眾池,還是符合我對於泡湯的要求:雖是半露天風呂但天花板刻意挑高,空氣還是很流通;有冷水池可三蒸三釀、也有躺椅可以在泡完湯後小瞇一下。

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

風流小館果然只能風流一下

位於金華街的風流小館(L'Air)近來頗受好評,試過之後,果然非常強調「口感」,但十足的吃巧不吃飽,若用情感來比喻,風流小館果然只能風流一下,不能滿足長存。
風流小館像輕鬆喝下午茶的地方,沒想到料理水準極佳
風流小館(L'Air)是最近台北竄紅極快的一間新餐廳,在網路上也頗受好評,據說主廚Dana曾經在台北貴婦百貨,有米其林加持的侯布雄,受到侯布雄大弟子須賀洋介的薰陶,做到副主廚的職務,也曾在新加坡名廚郭文秀所開設的Justin Signature 做到主廚的位子,這樣的一位女廚師,受「珠寶盒」老闆之邀,自己出來挑大樑,怎麼說也要去嚐嚐。

2013年8月17日 星期六

輕輕鬆鬆吃牛排:大直D&C Bistro

D&C Bistro的四種牛排
正式奢華的牛排大餐固然令人垂涎,但有的時候,三五好友相聚一下,想胡亂地談天說地吃牛排,D&C Bistro,應該是上上之選。

牛排教父鄧有葵旗下有三家餐廳:走fine dining路線的「Danny &Company」、走牛排屋路線的「教父牛排」,因為前兩家都吃過,覺得非常滿意,因此一直想試試價位上比較低的「D&C Bistro」,總是很好奇,不知道D&C Bistro會不會因為價位比較低,而讓品質打折扣?

這一天,和朋友相約到D&C Bistro用餐!一進門,就對它產生了一分好感。
彩色的天花板很時髦

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

濃縮的滋味:美福Fresh & Aged乾式熟成牛排

台灣人愛吃牛排,且愈吃愈精,從講究產地、飼料、等級、部位....之外,幾年前,西華飯店推出「乾式熟成」的牛排,有一段時間,「乾式熟成」的牛排蔚為風潮。


乾式熟成的牛排,風味較濃縮
自從知道當年推廣乾式熟成牛排的西華飯店主廚陳重光,被進口肉品公司美福延攬至旗下,開設了Fresh & Aged 餐廳之後,就一直想來嚐嚐,好幾次的周末,臨時起意打電話去訂位子,電話那頭,總是說:「不好意思,今天客滿了!」

終於,在我生日的這一天,一樣是臨時打電話去訂位,哈!不知道是因為壽星運氣特別好,還是因為這一天並非周末假期的關係,終於有位子了!



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

「牛排教父」開「教父牛排」:18oz肋眼份量十足!

是怎樣啦~大直人比較愛吃牛排嗎?不然,為什麼「牛排教父」鄧有癸,僅隔一條街,又開了另外一家餐廳?

台北美食圈最新的發燒話題是,素有「牛排教父」之稱的鄧有癸師傅,在大直又開了一家新餐廳,而新餐廳的名字就叫「教父牛排」,走的是steak house路線,道數不多,但是份量十足,目的在於要讓愛吃牛排的人,不用在前面吃得半飽,很快地就可以嚐到「牛排教父」做的「教父牛排」。
18oz頂級肋眼,份量十足

「牛排教父」開的餐廳叫「教父牛排」
愛吃牛排的人,對於鄧有癸師傅應該不陌生,台北許多頂級牛排餐廳,例如國賓的「A cut」,或是維多利亞的「N168」,都出自鄧師傅的指導,而鄧師傅也有自己的餐廳。

加上新的這一家,光是在台北,鄧師傅就有三家餐廳,三家餐廳共同的特色,是都可以吃得到好吃的牛排,但是路線風格、價位,卻不太一樣。

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

不做作的鑄鐵鍋料理:一週只賣三天的La Cocotte商業午餐

如果不是朋友帶路,我可能永遠不會注意到,在金山南路的巷子裡,有這麼一家可愛的法式餐館La Cocotte,顧名思意,這個字在法文裡是「小鐵鍋」的意思,所以當然是以鑄鐵鍋料理為主,看到鑄鐵鍋料理,很自然地連想到肉料理,而這裡的肉料理,果然也沒有讓人失望。


La Cocotte在台北的美食圈裡小有名氣。朋友說,他會知道這家餐廳,還是一位外國朋友帶來他的,而我們一進門,就看到兩桌都是外國客人,可見得,這家餐廳在老外的心目中,擁有好口碑。
餐廳裝潢簡單有氣質


或許與這裡的主廚,是法國人,有很大的關係。